您好,欢迎访问江苏顺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官网!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常见问题 >> 正文浏览
正文详情

沉管施工法:水下隧道高效贯通的核心技术解析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    人气:105    栏目:常见问题

在水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,如何实现隧道精准贯通并兼顾施工效率,始终是工程领域的重点课题。沉管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水下施工工艺,通过模块化预制与精准安装的结合,为跨江越海工程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。  

 

工艺原理与核心优势  

   沉管法的核心在于将预制的巨型管段运输至指定水域,通过压载系统控制下沉姿态,最终在水底基槽内完成拼接。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,该技术具备三大优势:  

1. 工期大幅缩短:管段在陆地工厂同步预制,避免水下复杂环境对施工进度的干扰;  

2.质量控制更优:标准化生产使管段尺寸误差控制在毫米级,显著提升结构稳定性;  

3. 生态影响可控:无需大规模围堰作业,减少对航道通航与水域生态的破坏。  

 

 关键技术实施步骤  

1. 管段预制与防水处理**  

在封闭式干坞内浇筑钢筋混凝土管段,采用分层浇筑工艺避免温度裂缝。管节接缝处设置多道防水体系,包括遇水膨胀橡胶与高分子密封胶,确保百年使用寿命。  

 

2. 基槽开挖与地基加固**  

利用绞吸船与抓斗船配合开挖水底基槽,通过抛石夯平工艺形成平整基床。针对软弱土层,采用振动沉桩技术植入增强桩体,使地基承载力提升2-3倍。  

 

3. 管段浮运与精准沉放**  

通过浮力计算确定管段拖航吃水深度,运用差分定位系统实现厘米级导航定位。下沉过程中,32组压载水箱联动调节,配合水下摄像系统实时监控管段姿态。  

 

4. 水下对接与密封检测**  

采用液压拉合装置将管段牵引至预设位置,利用水压自密封原理压缩GINA止水带。完工后通过超声波检测仪与气压试验双重验证接缝密封性。  

 

 技术创新发展方向  

当前沉管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升级。施工团队已开始应用三维声呐扫描系统,提前48小时生成水底地形数字模型,指导基槽开挖机械自动修正作业路径。在管段沉放环节,智能压载系统能根据流速、潮位数据自主调节配重,将传统需要20人协同的操作简化为3人监控。  

 

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 

   为确保施工安全,工程团队建立三级监测机制:  

• 预制阶段采用光纤传感技术,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应力变化;  

• 沉放过程中布设水下声学阵列,捕捉管段与基床接触状态;  

• 运营期安装结构健康监测系统,超过800个传感器持续反馈隧道形变数据。  

防水体系实施四重保障:基床碎石层排水、管底注浆固结、接缝弹性密封、管顶回填防护,形成立体防渗网络。经实测,采用该体系的隧道在0.6MPa水压下,每公里日渗水量不足5立方米。  

 

【结语】  

从管节预制到水下毫米级对接,沉管法凝聚着现代土木工程的技术智慧。随着智能化装备与新型材料的持续应用,这项工艺正不断突破水域施工的极限深度与复杂工况,为全球跨海通道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。  

 

 


【相关产品】
过河管道水下安装

过河管道水下安装
水下管道施工

水下管道施工
水下施工公司

水下施工公司
江底沉管

江底沉管
过河流沉管施工

过河流沉管施工

Copyright © 2020 江苏顺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. 技术支持:盐城浪潮网络公司 苏ICP备09065474号-9